朝思慕思 作品
第485章 邻居
上官墨就这么成了赵玉儿的邻居。
赵玉儿定居的村子,虽然偏僻了些,但是风景极好,不然她当初也不会选择留在这里了。
上官墨的生活,也变得规律起来,他要么是教孩子学武,要么是自己在村子附近转悠,看看周围的风景。
村子里的人,见他长的年轻俊美的,有不少过来打听,问他是否有妻子。
都是一副想把女儿嫁给他的意思。
上官墨都笑着婉拒了,问起原因,他只说自己重伤一场,大彻大悟了,所有的事情都已经看开,婚姻爱情与否,都不重要。
上官墨提的次数多了,那些人也不在打扰他。
赵玉儿也是信了上官墨的这番说辞。
只有上官墨自己知道,他重伤一场,在濒死的状态中,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眼中再放不下其他人。
赵玉儿的孩子,在武学上是有些天赋。
上官墨一边教他,一边感叹。
“还好是遇到了我,不然你住这荒山野岭的,自己不要紧,恐怕要把孩子给耽误了。”
上官墨如是吐槽赵玉儿。
赵玉儿哈哈笑了笑。
如今两家人的关系很好,他们也真的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一在相处着。
在教导了赵玉儿的孩子一年后,上官墨收了孩子为义子。
越发尽心地教导着小孩。
在上官墨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朝廷的一切,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上官锦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将之前因为各种动乱等崩坏的东西,全部修复起来。
解决了社稷苍生的大事。
另一件大事,又被朝臣们提上议程。
那就是上官锦的后宫问题。
上官锦从登记以来,整个后宫就只有苏月心一人。
曾经住满了三宫六院妃子的后宫,在苏月心的几次修整之下,把屋子全部变成了她个人的领地,她可以在里面做不同的事情。
按照苏月心的话来说,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修整一下,做成各种功能房。
上官锦也由得她去折腾。
只要苏月心开心,上官锦什么都愿意。
在这些房子中,上官锦特意挑了两处,和苏月心的凤仪宫隔得很近,但又不在一起的一处院落,让上官梦和上官枫去住。
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表现出超越这个年龄所该有的聪慧。
这份聪慧,有的时候让上官锦格外地头疼。
比方说……两个孩子非要缠着苏月心的时候。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上官锦只觉得,自己而活苏月心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
所以把这两个小电灯泡,放到其他地方去养,很有必要!
有两个孩子,就已经够让上官锦头疼的了,接下来,他可是一个孩子都不想再生。
因此在某些事情上,他是刻意避免着的,所以苏月心也一直没再有身孕。
上官锦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可朝臣们,心思就又活络了起来。
古往今来,哪有皇上后宫只有一人的。
只有一人也就算了,这子嗣竟然只有两个。
这无论如何都和皇族多子多福,开枝散叶的原则不一样。
又有朝臣开始在早朝的时候,向上官锦提出,要充实后宫。
上官锦坐在那里,眉头皱了起来,他很明显地因为这个提议,而有所不悦。
“圣上的子嗣,关系着江山社稷,唯有子嗣多,才能保证北朝的大业,永远传承下去。”
上官锦冷冷打断道:“朕不知道多子嗣有什么好处,朕未登基之前,兄弟是多,可最后呢……自相残杀,先皇连尸身都未能保全。”
先前那场叛变,搞的声势浩大的,在场的老臣们,都是经历过的。
在场的一些新的大臣,是上官锦在位的时候,才提拔上来的,他们虽然没经历过,但也是有所耳闻。
上官锦把先帝的事情拿出来一说,其他人立刻不敢在多子多福的话题上,做半点文章。
毕竟打脸来的不要太快。
朝堂上面安静了下来,上官锦继续开口道:“先帝故去还不满三年,按照民间惯例,三年戴孝,不得婚姻嫁娶,提起这事,是对先帝的大不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听了上官锦的话,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
什么叫双标,这就是双标!
当初慧安公主和傅蓝名成亲的时候,分明还说,看着两人成亲,是先帝的遗愿,要尽快完成。
到了上官锦耳边,就成了,守孝三年。
只要是个正常的人,都能想清楚,上官锦用什么借口,其实都是因为不想纳妃。
在朝堂上碰了壁,下朝之后,几个大臣就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讨论起来。
“我看圣上为的不是守孝三年,都是因为皇后娘娘不愿意。”家中有女儿年龄合适的,眼下最是着急不过。
女儿大了不能留,留久了成了老姑娘,后面要嫁个好人家就更难了。
但是这天下的好人家,再好的也比不过在进宫,成为帝王的女人啊。
要是能有机会入宫,才是上上选。
想到这里,朝臣心中对苏月心,不由得生出了几分不满来。
“作为女子的,最重要的是有德,才能治理好家庭,像那种善妒的女子,格局太小,难登大雅之堂。”又有朝臣叹了口气,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整个北朝所想,其实心中惦记的,依然是家中的女儿。
“圣上总是这么护着皇后娘娘,也不是个办法啊。”某个儒者摸了摸胡子,慢慢开口道:“都说女子以夫为天,是符合阴阳道理的,现在到皇上这反过来,乱了阴阳的理!”
大家越说越义愤填膺,满脸都是正义的光。
讨论了半点,众人也冷静下来,现在他们在这里说的再起劲,也没有任何用。当务之急还是想想办法,如何能给自己的女儿创造机会。
“既然圣上不准备大规模选妃,那不如让女孩们在圣上面前露个脸,万一有那个福气的,能被圣上看上,直接纳入宫中,也是件好事。”有人提议。
这个提议,瞬间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官锦登基之后,他向来比较亲近众臣。
赵玉儿定居的村子,虽然偏僻了些,但是风景极好,不然她当初也不会选择留在这里了。
上官墨的生活,也变得规律起来,他要么是教孩子学武,要么是自己在村子附近转悠,看看周围的风景。
村子里的人,见他长的年轻俊美的,有不少过来打听,问他是否有妻子。
都是一副想把女儿嫁给他的意思。
上官墨都笑着婉拒了,问起原因,他只说自己重伤一场,大彻大悟了,所有的事情都已经看开,婚姻爱情与否,都不重要。
上官墨提的次数多了,那些人也不在打扰他。
赵玉儿也是信了上官墨的这番说辞。
只有上官墨自己知道,他重伤一场,在濒死的状态中,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眼中再放不下其他人。
赵玉儿的孩子,在武学上是有些天赋。
上官墨一边教他,一边感叹。
“还好是遇到了我,不然你住这荒山野岭的,自己不要紧,恐怕要把孩子给耽误了。”
上官墨如是吐槽赵玉儿。
赵玉儿哈哈笑了笑。
如今两家人的关系很好,他们也真的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一在相处着。
在教导了赵玉儿的孩子一年后,上官墨收了孩子为义子。
越发尽心地教导着小孩。
在上官墨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朝廷的一切,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上官锦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将之前因为各种动乱等崩坏的东西,全部修复起来。
解决了社稷苍生的大事。
另一件大事,又被朝臣们提上议程。
那就是上官锦的后宫问题。
上官锦从登记以来,整个后宫就只有苏月心一人。
曾经住满了三宫六院妃子的后宫,在苏月心的几次修整之下,把屋子全部变成了她个人的领地,她可以在里面做不同的事情。
按照苏月心的话来说,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修整一下,做成各种功能房。
上官锦也由得她去折腾。
只要苏月心开心,上官锦什么都愿意。
在这些房子中,上官锦特意挑了两处,和苏月心的凤仪宫隔得很近,但又不在一起的一处院落,让上官梦和上官枫去住。
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表现出超越这个年龄所该有的聪慧。
这份聪慧,有的时候让上官锦格外地头疼。
比方说……两个孩子非要缠着苏月心的时候。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上官锦只觉得,自己而活苏月心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
所以把这两个小电灯泡,放到其他地方去养,很有必要!
有两个孩子,就已经够让上官锦头疼的了,接下来,他可是一个孩子都不想再生。
因此在某些事情上,他是刻意避免着的,所以苏月心也一直没再有身孕。
上官锦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可朝臣们,心思就又活络了起来。
古往今来,哪有皇上后宫只有一人的。
只有一人也就算了,这子嗣竟然只有两个。
这无论如何都和皇族多子多福,开枝散叶的原则不一样。
又有朝臣开始在早朝的时候,向上官锦提出,要充实后宫。
上官锦坐在那里,眉头皱了起来,他很明显地因为这个提议,而有所不悦。
“圣上的子嗣,关系着江山社稷,唯有子嗣多,才能保证北朝的大业,永远传承下去。”
上官锦冷冷打断道:“朕不知道多子嗣有什么好处,朕未登基之前,兄弟是多,可最后呢……自相残杀,先皇连尸身都未能保全。”
先前那场叛变,搞的声势浩大的,在场的老臣们,都是经历过的。
在场的一些新的大臣,是上官锦在位的时候,才提拔上来的,他们虽然没经历过,但也是有所耳闻。
上官锦把先帝的事情拿出来一说,其他人立刻不敢在多子多福的话题上,做半点文章。
毕竟打脸来的不要太快。
朝堂上面安静了下来,上官锦继续开口道:“先帝故去还不满三年,按照民间惯例,三年戴孝,不得婚姻嫁娶,提起这事,是对先帝的大不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听了上官锦的话,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
什么叫双标,这就是双标!
当初慧安公主和傅蓝名成亲的时候,分明还说,看着两人成亲,是先帝的遗愿,要尽快完成。
到了上官锦耳边,就成了,守孝三年。
只要是个正常的人,都能想清楚,上官锦用什么借口,其实都是因为不想纳妃。
在朝堂上碰了壁,下朝之后,几个大臣就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讨论起来。
“我看圣上为的不是守孝三年,都是因为皇后娘娘不愿意。”家中有女儿年龄合适的,眼下最是着急不过。
女儿大了不能留,留久了成了老姑娘,后面要嫁个好人家就更难了。
但是这天下的好人家,再好的也比不过在进宫,成为帝王的女人啊。
要是能有机会入宫,才是上上选。
想到这里,朝臣心中对苏月心,不由得生出了几分不满来。
“作为女子的,最重要的是有德,才能治理好家庭,像那种善妒的女子,格局太小,难登大雅之堂。”又有朝臣叹了口气,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整个北朝所想,其实心中惦记的,依然是家中的女儿。
“圣上总是这么护着皇后娘娘,也不是个办法啊。”某个儒者摸了摸胡子,慢慢开口道:“都说女子以夫为天,是符合阴阳道理的,现在到皇上这反过来,乱了阴阳的理!”
大家越说越义愤填膺,满脸都是正义的光。
讨论了半点,众人也冷静下来,现在他们在这里说的再起劲,也没有任何用。当务之急还是想想办法,如何能给自己的女儿创造机会。
“既然圣上不准备大规模选妃,那不如让女孩们在圣上面前露个脸,万一有那个福气的,能被圣上看上,直接纳入宫中,也是件好事。”有人提议。
这个提议,瞬间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官锦登基之后,他向来比较亲近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