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想当年太祖皇帝开创这河山至今,朝中大小官员们所领的晌银,一直都很是微薄,若不贪污受贿些钱财,怕是根本无法维持生计。
如今陛下突然下令,让我去查抄那些贪墨之徒,恐怕他老人家是另有深意,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想到此处,旭公公不禁眉头微皱,略一思索后,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面额高达千两的银票来。
然后他左右张望一番,见四下无人注意到自己这边,便赶忙朝着前方不远处的黄公公快步走去,并满脸堆笑地,将那张银票递到黄公公面前,轻声说道:“还望黄公公能提点提点咱家一二。”
黄公公见状,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伸手接过那千两银票,迅速收入袖中,随后压低声音对旭公公言道:
“旭公公有所不知啊,当今圣上继承大统乃是兄终弟及。
然而,却有那么一些个不开眼的文官,愣是要跟圣上作对,口口声声非要说圣上只是先祖的儿子罢了。”
听到这里,旭公公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就有消息传来,说是在那几位文官的家中后院竟然搜出了多达上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此等惊天巨贪之事一经查实,这几家自然是难逃严惩,最终落得个满门被诛灭九族的下场。
又过了数日,正在宫中当值的旭公公忽然接到了来自昭文帝的传诏,命他速速赶往乾清宫商议要事。
旭公公得了圣上旨意之后,便迈着小碎步,急匆匆地朝着乾清宫赶去。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但又难掩兴奋之情。
终于,他来到了乾清宫门前,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进入殿内,只见上方端坐着昭文帝。
旭公公不敢怠慢,连忙跪地前行数步,接着便是那标准的三拜九叩大礼。
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极为认真规范,生怕有丝毫差错。
而此时坐在上方的昭文帝面色沉静如水,毫无波澜。他正手持朱笔,不紧不慢地批阅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
直到旭公公行完礼,轻声说道:“起来吧。”
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威严。
旭公公闻言如蒙大赦,赶忙起身道:“谢陛下隆恩。”
昭文帝放下手中朱笔,抬头看向旭公公,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缓声道:“做得不错啊,这几日你所查出的那几桩贪墨案,使得宫中风气为之一新。”
旭公公赶紧躬身答道:“此皆赖陛下洪福齐天、英明神武。
奴婢能有今日之小小功绩,全因陛下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奴婢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紧接着,旭公公像是鼓起了极大勇气般继续说道:“其实……其实奴婢也曾起于微末,平日里见过太多此类贪墨之事,甚至……甚至奴婢自己也曾经拿过那些不义之财。”
说罢,他再次跪倒在地,叩头请罪。
昭文帝并未动怒,反而微微点头道:“无妨,人之常情。你能主动认罪,足见你之诚心。
且朕对你宫中内侍贪墨之事早已知晓,如今你能改过自新,并助朕查处这些案件,实乃大功一件。”
旭公公听后似乎感动不已,涕泪横流,连连磕头谢恩道:“多谢陛下宽宏大量,饶恕奴婢以往罪过。
从今往后,奴婢定当全心全意侍奉陛下,绝不辜负陛下厚爱。
若再有半点私心杂念,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随后,旭公公话锋一转,将所有功劳都归到了昭文帝身上:“此次能够成功查处这些贪墨案,全仗陛下信任与领导有方。
若无陛下支持,奴婢纵有三头六臂,亦难以成事。”
昭文帝闻听此言,龙颜大悦,哈哈笑道:“不错不错,你倒是个懂事之人。”
显然,对于旭公公这番言辞,昭文帝十分受用。
在昭文帝眼中,旭公公有三个优点让他颇为看重。
其一,旭公公没有任何背景依靠,完全忠心于自己。
其二,此人办事能力出众,短短数日便能揪出这么多贪墨之徒。
其三,旭公公自身武道实力不俗,关键时刻可堪大用。
如此一来,旭公公无疑成为了昭文帝手中一把锋利无比的好刀,可以替他铲除诸多障碍。
那些胆敢与昭文帝明里暗里作对的文官们,无一例外,全都遭到了旭公公毫不留情地惩治。
旭公公率领着一众手下,如狂风骤雨般闯入这些官员的府邸,将他们的家产尽数查抄,甚至连他们的亲眷族人也未能幸免,统统被处以极刑——诛灭九族。
如此雷霆手段,使得宫廷之内人人自危。
原本还有些许胆量与昭文帝作对之人,此刻也都噤若寒蝉,生怕稍有不慎便会落得个身首异处,满门遭殃的下场。
形势如此严峻,也就有那么寥寥数人,仗着几分胆气,只敢背地里偷偷骂旭公公一声“阉狗”。
时间匆匆而过,又是数日之后,宫中的黄公公忽然奉旨前来,传达旨意,责令旭公公即刻动身前往山南省,肃清当地的宗门势力。
要知道,那山南省地域辽阔,境内宗门众多,武馆更是星罗棋布。
而且此地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山高皇帝远,朝廷对其掌控力度相对较弱,导致各种势力鱼龙混杂,一直以来都是一块难以治理的地方。
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旭公公心里很清楚,这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让自己声名远扬的绝佳契机。
毕竟,世人皆知晓,他擅长抄家之术,却鲜有人了解到,他其实还是一名深藏不露的绝世高手,其武功修为在武圣之下,堪称数一数二!
当旭公公要清缴宗门的消息不胫而走时,整个地区瞬间陷入了一片哗然和愤怒之中。
众多宗门人士听闻此讯后,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叫嚷着要将那可恶的阉狗诛杀殆尽。
他们的怒火如同燃烧的烈焰一般,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
而在这些宗门之中,金刚寺作为佛门圣地,却早已暗地里与旭公公互通有无。
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宁,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银子向旭公公求情,希望能够躲过这场劫难。
相比之下,那些规模较小,资源匮乏的宗门则没有这般幸运。
由于囊中羞涩,无法像金刚寺那样用银子来换取平安,他们只能选择背水一战,以强硬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其中,剑灵宗更是独树一帜,吵着要诛杀旭公公。
其位于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上,山势险峻,宛如一把巨大的宝剑直插云霄,高达三百多丈。
一日,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满山的树叶已被染成了金黄之色。
就在这样一个宁静的日子里,负责看守山门的弟子突然发现远处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大片移动的人群。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竟是数千人之众,他们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向着剑灵宗奔腾而来。
这群人所到之处,扬起漫天尘土,形成一道黑色的烟柱直冲天际。
大地在他们脚下颤抖,马蹄声响彻云霄,犹如阵阵惊雷在空中炸响。
待得近些,值守弟子终于看清了来人的身份——正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东厂!
刹那间,恐惧笼罩在了这名弟子心头,他惊恐万分地尖叫起来,并慌不择路地朝着门内狂奔而去,一边跑还一边高声呼喊:“不好啦!阉狗们杀过来啦!”
只见那剑灵宗掌门听闻“阉狗”杀来的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高举过头,口中高呼道:“我等身为正道之士,自当肩负起匡扶正义之重任,诛杀这等奸佞小人,还天下苍生一个朗朗乾坤!”
此语一出,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众弟子心头,他们个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只听一声怒吼响起,众人纷纷如猛虎下山一般,朝着山下汹涌而去,眨眼间便与朝廷的军卒短兵相接。
起初,凭借着自身精湛的武道修为,众弟子在战斗中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他们身形灵活地穿梭于敌军之间,手中长剑翻飞,剑影闪烁之处,敌人的首级纷纷滚落,一时间鲜血四溅,哀号声此起彼伏。
而那些可怜的卒子们,在众弟子凌厉的攻势面前,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倒下。
然而,就在众弟子势如破竹之际,站在远处观战的旭公公突然面色一沉,大声下令道:“放箭!”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原本严阵以待的弓箭手们立刻齐齐拉开弓弦,将一支支锋利的箭矢瞄准了正在冲锋的弟子们。
紧接着,只听得弓弦震响之声不绝于耳,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雨点般向着军阵前方洒落而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箭雨袭击,众弟子们顿时陷入了困境之中。
由于箭矢太过密集,他们避无可避,无奈之下只得咬紧牙关,运足内力硬抗这些飞射而来的夺命利箭。
尽管有些弟子凭借着深厚的功力勉强抵挡住了部分箭矢,但仍有不少人被射中要害,惨叫着倒地身亡。
眼见局势逐渐不利,掌门心急如焚。
他怒目圆睁,再次高声喊道:“不要畏惧!冲进敌阵去厮杀!”
听到掌门的呼喊,幸存的众弟子们鼓起最后的勇气,奋力一跃,纷纷跳入了军阵之中。
可就在这时,各级武官见状迅速挥动手中的令旗,指挥着军卒们变换阵型。
刹那间,原本混乱不堪的军阵就像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一般,迅速合拢起来,将冲入其中的众弟子紧紧围困在了中央。
与此同时,四面八方向着被困弟子刺出无数杆长枪,枪尖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栗。
此时的众弟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先前的优势,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长枪攻击,他们左支右绌,疲于应对。
纵使偶尔能够格开几杆长枪,但很快又会有更多的长枪接踵而至,让他们应接不暇。
没过多久,众弟子便被杀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而那位坐镇后方的旭公公,则悠然自得地驻马而立,远远眺望着战场上的激烈厮杀。
他胸有成竹地掌控着全局,有条不紊地调遣兵力,其统兵布阵之能可谓出神入化。
只见剑灵宗掌门眼见局势发展不利,脸色骤变,心中暗叫不好。
他当机立断,身形一闪,便欲逃离这凶险之地。说
时迟那时快,一直骑于马上的旭公公眼中寒光一闪,双脚猛地一蹬马鞍,整个人如离弦之箭一般飞身而起,直朝那掌门扑去,手中长刀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光芒,显然是起了必杀之心!
就在这时,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旭公公心头一惊,连忙低头望去,却发现不知何时,四周竟已被其余正道宗门的联军所包围。
这些人个个面露凶光,杀气腾腾地朝着他们冲杀而来。
而原本惊慌失措的剑灵宗弟子们见到这一幕,顿时兴奋得欢呼起来。
他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口中高喊着口号,士气大振。
然而,面对如此险境,旭公公只是冷冷一笑,丝毫不为所动。
他脚下步伐不停,依旧紧紧追着那狼狈逃窜的掌门,速度不减反增。
那掌门此时已是走投无路,被旭公公逼入绝境。
眼看着避无可避,他一咬牙,索性转过身来,运足全身功力与旭公公正面对拼了一掌。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两股强大的内力撞击在一起,激起一阵狂风。
可惜的是,那掌门终究还是低估了旭公公的实力。
这一掌对拼之下,他顿感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汹涌而至,自己的手臂瞬间传来一阵剧痛,仿佛骨头都要碎裂开来。